6月6日,“辣条一哥”卫龙的股东大会如期召开正规股票配资排名,董事会欣然宣布将派发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10元(含税合计约2.35亿元),及特别股息每股普通股人民币0.11元(含税合计约2.59亿元)。卫龙年度派息总额约4.94亿元。
尽管顶着“辣条第一股”的光环,但卫龙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并不是十分亮眼。上市至今,卫龙的股价跌去四成,市值蒸发超91亿港元,而卫龙创始人刘卫平在《胡润全球富豪榜》的财富,也从2022年的280亿元降至今年的115亿元。
究其原因,卫龙辣条越卖越贵,去年销量下滑近20%。而作为第二曲线的魔芋爽,近期却被曝出缺斤短两。有网友反馈,辣条价格甚至超过牛羊肉,辣条也化身“刺客”了?
卫龙“背刺”消费者?
几年前,卫龙辣条以干净卫生、物美价廉而出圈,成为众多年轻人美好的童年回忆。然而,卫龙正在消耗它的“路人缘”。
近期,卫龙品牌深陷“缺斤少两”的争议漩涡。据相关媒体报道,有消费者反馈称,卫龙旗下知名产品魔芋爽存在克重不符的问题。该产品标称每包重量为15克,然而实际称重结果仅为8.9克,且这一重量还包含了包装袋的净重。
此事一经曝光,立即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并迅速登上热搜榜单。面对舆论的持续发酵,卫龙在短短一天之内,就针对产品“缺斤少两”的问题两次发表致歉声明。然而,消费者对卫龙的质疑并未因此得到有效平息。
作为拥有24年历史的老牌品牌,卫龙辣条产品一直深受消费者喜爱和认可。然而,在“克重不足”事件背后,消费者也不禁对卫龙近年来产品连续涨价的行为产生了疑虑。
一年卖出100多亿包的卫龙,早就走出国门,出口到40个国家和地区。卫龙千不该万不该的,就是在本土市场被发现偷工减料。
作为备受赞誉的“辣条一哥”,卫龙在上市后致力于品牌化和高端化的进程中,似乎偏离了初心,导致部分消费者为其贴上“背刺消费者”的标签。
产品连年涨价
卫龙在去年赚了不少钱,由于零食价格的适度调整,其毛利润实现了上涨。
这一年,卫龙的收入、毛利以及净利润均达到了历史新高,实现了丰厚的盈利:收入48.72亿,增幅5.18%;毛利润23.23亿,增幅18.52%,毛利率高达47.7%。
毛利增幅远超收入增速,其主要原因在于去年卫龙针对其主要产品实施了平均售价的提升策略。与此同时,原材料价格的下降也为卫龙带来了显著的成本优势,进一步提升了其盈利能力。
回顾过去,曾经5毛、1块的辣条价格已经成为了历史。作为“辣条一哥”,卫龙不断调整产品定价策略,辣条等休闲食品的价格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2019至2023年,卫龙调味面制品的平均售价连续5年上涨,从每千克14.3元上涨至20.5元。仅去年上半年,卫龙调味面制品平均单价同比上涨近27%。
此外,卫龙的豆制品及其他产品也有涨价的现象,从每千克36.2元上涨至38.4元。
调价也影响了销量。2023年,卫龙调味面制品较上年少卖了2.61万吨,销量同比下滑17.4%,该板块的收入同比减少6.2%至25.49亿元。由于豆制品销售下滑,卫龙豆制品及其它产品的销量同比下滑12.7%,收入同比减少7.4%至2.04亿元。
好在企业蔬菜制品去年多卖了1.69万吨,该板块的收入同比增加25.1%至21.19亿元,蔬菜制品已经成为卫龙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涨价的背后,企业赚得更多了。2023年,卫龙一年能净赚8.8亿元,同比暴增481.9%,净利润率为18%。
创始人财富缩水165亿
2022年12月15日,卫龙美味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上市至今股价最高摸至11.78港元,截至发稿每股仅报6.25元,较上市以来的高点腰斩,总市值为146亿港元。
遥想上市当年,卫龙创始人刘福平、刘卫平兄弟二人以280亿元的财富齐齐登上当年的《胡润全球富豪榜》,两人均高居榜单第789名的位次,一举超越双汇万隆成为漯河首富,也是仅次于牧原秦英林的河南第二大富豪。
在不久前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胡润全球富豪榜》中,刘卫平的财富缩水到了115亿元,相较上市当年整整少了165亿元,其排名也跌到了榜单第2171名的位次。
卫龙创始人、董事长刘卫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深交所发布公告称,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发生调整并自即日起生效,其中卫龙美味被调出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
致力于实现“让世界人人爱上中国味”的卫龙正规股票配资排名,面对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未来能否继续满足市场期待,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配资网观点